在補充維生素D的同時,需要警惕“補過量”的情況!
1. 警惕高鈣血癥 維生素 D 類藥物在使用過程中,高鈣血癥的發生率較高,尤其是骨化三醇,嚴重者甚至可出現血管、腎皮質、心肌、肺和胰腺等組織的轉移性鈣化和功能障礙。 為了預防高鈣血癥,應根據患者血鈣水平,決定每日最佳劑量,起始治療可能使用最小劑量,定期復查血鈣水平以調整用量。若用藥期間,患者血鈣濃度比正常值(9~11 mg/dL,或 2250~2750 μmol/L)高出 1 mg/dL 或血肌酐大于 120μmol/l,則需減少劑量或中止治療,直至血鈣正常。?
2. 維生素 D 中毒 維生素 D 為脂溶性維生素,超劑量服用可在體內蓄積出現藥物中毒。急性中毒的癥狀包括食欲減退、頭痛、嘔吐、便秘,慢性中毒的表現為營養不良(乏力、體重減輕)、感覺障礙等。 實驗室檢查可見血清 25-OH-D>375nmol/L(150ng/ml),同時出現血鈣、尿鈣增加,尿蛋白或血尿素氮增加。X 線表現長骨臨時鈣化帶過度鈣化,密度增高,骨皮質增厚,其他組織器官可出現異位鈣化灶。
?急性中毒時的處理措施:
(1)洗胃或誘導嘔吐,以防藥物的進一步吸收;
(2)以液體石蠟促進糞便排泄;
(3)建議重復測定血鈣,如血鈣持續增高可使用磷制劑和皮質類固醇,并采取措施以適當利尿。 阿法骨化醇、骨化三醇及碳酸鈣維生素 D3 的復方制劑等各種產品,均為維生素 D 類藥物,臨床應用時根據患者病情需要時選擇其中一種即可,不能重復給藥,并告知患者不需額外補充其他包含維生素 D 的藥物。
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來源:丁香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