妙手云醫
作者:林紅 北京市和平里醫院
隨著社會的發展,如何安全、有效、合理的用藥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,近年來關于藥物不良反應的報道和討論比較多,中藥一直以來被人們認為毒性低、安全,事實上也是如此。安全、有效是對藥物最基本的要求,也是中藥走向世界、走向未來的必備條件。往往對于中藥的不良反應并未引起各方面的注意,中藥具有兩面性:一方面是它具有較強的治療作用和獨特的臨床療效,許多疑難雜病離不開它;另一方面臨床又很難駕馭、使用它,稍不小心就會產生不良反應。《神農本草經》根據藥物的有無毒性將藥物分為上中下三品。中藥來源廣泛、品種繁多、成分復雜,而不同科屬的同名中藥在毒性上也有差異。
中藥被稱為中國的國藥,人們對中藥毒副作用了解很少,甚至錯誤地認為中藥沒有毒副作用。藥材同名異物、同物異名,中藥的藥材非常講究產地、品種、采集季節及藥用部位。同一種藥材,若產地不同,安全性會有較大差別;同一種藥材,若產地相同,采收季節不同或藥用部位不同,對其作用、安全性也有影響。然而近年來,因使用中藥而產生的不良反應甚至中毒致死的臨床報道日漸增多。因此,為了減少中藥不良反應的發生,提高用藥安全,首先應了解中藥產生毒副作用的原因。
中醫藥歷史悠久,一般來說,中藥藥性比較平和,反應也較少,很久以來被其不良反應重視不夠,甚至被錯誤的認為中藥沒有不良反應,有關中藥不良反應,我國歷史早有認識,明張景岳有“無藥無毒”的說法,為了廣大患者的用藥安全,中藥的不良反應該引起醫藥工作者的足夠重視。并針對不同情況合理用藥、安全用藥。
1 中藥及中西藥配伍不當
傳統就有十八反、十九畏,即中藥相互間具有相惡、相反的作用,臨床上中西藥配伍治療情況日益增多,中藥注射劑的出現,為臨床治療疾病提供了多樣選擇,但中西藥配伍卻處于無章可循狀態,如果不安全用藥就會導致藥效降低甚至毒害反應,如:①糖尿病患者在口服甲苯磺丁脲等降血糖藥物時,若合用甘草、鹿茸,可降低降糖藥物的效果;②含有麻黃的中成藥,如大活絡丸、人參再造丸,不宜與單胺氧化酶抑制藥呋喃唑酮、異煙肼等同用;③含有黃酮類成分的中藥,不宜與氫氧化鋁、三硅酸鎂等同用,可生成金屬絡合物,只有謹慎、小心,多做一些深入研究,增加自己的知識面,才能避免這些情況的發生,安全用藥。
2 個體差異
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妊娠用藥、兒童和老人的安全用藥。個體對中藥的耐受性差異很大,同時作為藥劑工作者一定要增強工作責任心,對患者進行耐心、詳細的講解服用說明,包括服用時間、劑量、注意事項,以防不良反應及毒害作用的發生,保證人民群眾用藥安全有效,工作中有如下體會:①兒童的用量應特別注意,一個月的小孩該服多少,半歲的小孩、一歲的小孩該服多少;②孕婦的特殊人群,我們藥房的保胎無憂丸在服用的時候須忌魚;③老人,對于老年人風濕病占很大的比例,這種藥對胃腸的刺激很大,應囑咐飯后服用。
3 藥物自身毒性,炮制方法及煎煮不當
許多中藥本身就有毒性,如過量服用肉桂就會引起血尿,而未經炮制或炮制煎煮不當也會引起有害反應,如生半夏有毒,炮制的法半夏則毒性大減,烏頭藥物宜久煎,使其毒性較強的烏頭堿水解為烏頭原堿。
在臨床上中西藥配伍治療的情況日益增多,而中藥注射液的出現,改變了傳統的給藥方式,為臨床治療疾病提供了更多的選擇。
作為一名基層藥劑工作者,我們應該嚴格執行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報告制度,正確對待中藥的不良反應,正確的服用藥物、保管藥物,從而達到真正的安全、有效、合理用藥,不要盲目迷信新藥、貴藥、進口藥,嚴格按照規定的用法、用量服藥,用藥后出現異常的感覺和癥狀,應由有經驗的專業技術人員認真地進行因果關系的分析評價。中藥的安全性問題是中藥能否健康、持續、高速發展下去的關鍵之所在。這是中藥現代化進程中無法逃避、必須面對的重大問題。正確理解、充分認識中藥的安全性問題,既不盲目樂觀、夸大中藥的療效和忽視中藥的不良反應,也不盲目悲觀、懷疑中藥的療效和否認中藥的治療作用,加強中藥安全性的評價與研究工作,盡快建立起科學、客觀、規范的中藥安全性評價體系。
(以上內容由作者提供,不代表本平臺觀點)
妙手皮膚科醫患交流群
妙手醫生App
微信公眾號
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資格證書編號:粵C20150017 ICP備案號:粵ICP備14102178號
Copyright ? 2010-2018 廣東恒金堂醫藥連鎖有限公司版權所有